查看原文
其他

冯学敏:最浓仍是故乡情

东方新报 东方新报 2022-08-22
晨曦下含着露珠的一朵小花、暮色中缓缓流过的一条小河、秋风吹起的一片树叶、枝条在高墙上投下的一片斑驳……这些在生活中早已被世人熟视无睹的风景在冯学敏的镜头中被一一凝固,让无数人惊艳——原来我们离美好是如此地近。被日本媒体誉为“影像诗人”的冯学敏表示,希望这些在疫情中拍摄、名为“印象“的系列作品能唤起人们对“和平、生命、健康”的重新审视。这也是他近两年来对生命轮回的一次再认识。


摄影,意于心而表于形


12月7日至17日,“大地——中国摄影家田捷砚·冯学敏摄影展”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此前,作为著名的旅日中国摄影家,冯学敏曾在中、日、美、加、法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过42次个人影展和11个联合影展。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展出的作品不再是那种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神秘与深邃的恢弘之作,而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随手皆可得的风景碎片。说到这些作品的创作初衷,冯学敏笑称,是在大家的鼓励下,由“无为之为”而来的“有为之为”。


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给世界按下了暂停键,原本已经开始着手创作“湖州印象”系列作品的冯学敏也不得不取消回国拍摄的计划。生活一下子变“慢”了,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看,每天清晨,阳光下的一枝一叶、花开花落竟然是如此地曼妙。冯学敏在散步途中,忍不住一次次掏出手机,将那些打动自己的瞬间拍摄下来,再发到社交媒体上和大家分享。没想到,这些偶得竟然引来了无数的关注和效仿,认识不认识的朋友纷纷留言点赞。冯学敏渐渐意识到,疫情中大家无法见面,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于是在大家的鼓励下,他有意识地将手机换成相机,开始“认真”创作。两年间,共发出了106辑“散步印象”作品。此次影展展出的正是其中的40个印象。


冯学敏表示,疫情可以挡住人们外出的脚步却无法改变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生命的珍视。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是拍摄者情感的积淀、心灵的投射,所谓“意于心而表于形”不过如此。从事摄影创作几十年令他醉心不已的也正在于此。
冯学敏至今记忆犹新的是2006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时,他在联合国总部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情系故乡——中国文化之旅》。开幕当天,三位联合国秘书长和25个国家的大使前来观展。他们中的很多人纷纷在一幅题为“欢迎到苗家来做客”的作品前合影留念。在那张照片上,三位苗家姑娘手捧哈达,笑容满面。大使们说:冯先生,什么都不用解释,您要表达的意思都写在照片上。您可以把“苗家”两个字替换成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名,因为那份善良、热情、好客是“世界通用”的。


冯学敏说,这件事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摄影所呈现出的人类情感是可以超越语言和国界的,也更加坚定了他要用自己的镜头“为世人留下文明发展印痕”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灿烂文化”的决心。

日本第一个荣获“太阳奖”的外国人


1985年,正在上海画报社工作的冯学敏很幸运地作为中国新闻出版协会派出的唯一一名摄影记者到日本讲谈社进修一年。那是他第一踏足“相机王国”日本的土地。

作为世界上最大出版社,当时的讲谈社不仅拥有两万多名员工,还拥有7个摄影棚和58名摄影记者。讲谈社彻底颠覆了冯学敏的摄影世界:八十年代的中国还相当闭塞,背一台好相机别人就当你是专家。在日本,没有人看你的设备,大家只用作品说话。冯学敏也从不知道,原来摄影还分这么多的门类。在那一年里,他“疯狂”地拍摄了一千卷胶卷,从没有休息日。即便如此,一年期满,冯学敏仍然觉得自己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一狠心,他回国便提出了辞职,打算自费赴日继续深造。作为被重点培养的青年骨干,单位舍不得放人。关键时刻还是市委主管宣传的领导发话:小冯出国也能报效祖国。这才让他最终拿到了前往日本的“通行证”。

事实上,赴日三十余年,冯学敏从来没有忘记要用自己的镜头“报效祖国”:一方面把日本的先进文化介绍给中国,助力祖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将中国介绍给世界,拉近故乡与世界的距离。


刚到日本不久,他拍摄了一组“橱窗艺术”作品。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块橱窗,展现的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冯学敏的作品集在中国出版后,上海南京路上的各大商铺纷纷效仿。一时间,十里洋场变得更加洋气十足。
时至今日,冯学敏已完成了新疆、云南、西藏、贵州、福建、四川、绍兴、景德镇、长白参等九个中国文化主题拍摄。每一个主题都耗时3-5年,为此他每年都要利用假期往返于中日之间三四次。在他的镜头中,那片土地永远瑰丽、深邃而神秘;那里的人永远淳朴、善良又多情。无数的日本人都是通过他的镜头了解中国并在中国看到了自己的文化之根。


在云南拍摄的时候,NHK的一个摄制组跟随冯学敏拍摄了整整两年,并制作出了一部长达50分钟的专题片“铺向天空的梯田——摄影家冯学敏的云南之旅”。随着镜头,日本观众看到了普洱茶,看到了打糕,看到了蔓延到天际的梯田,看到了榻榻米……日本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在云南一一找到对应。这部专题片在NHK反反复复播放了九次,极大地提升了云南在日本的知名度。
冯学敏前后13次前往云南精心拍摄的“云南印象”系列作品也为他赢得了1999年度的日本摄影界最高奖“太阳奖”。这也是被誉为“日本摄影界诺贝尔奖”的“太阳奖”创建36年来第一次颁发给一个外国人。冯学敏获奖的消息因此轰动了整个日本。

  镜头内外的故园情  


日本摄影界泰斗荒木经惟曾称赞冯学敏的作品是“有色彩的感情”,日本著名作家立花隆则指出:“冯学敏用穷极的眼神将‘云南’的魅力提炼出来,让我们看见作者对云南的倾心有多么深刻。”联合国副秘书长陈键也曾评价:“冯学敏出色的创作不仅仅源于他高超的技艺。他的作品是在异乡邻国的心灵感悟,来自于他对哺育他成长的文化的眷恋。”
的确,能够拍出如此之多打动人心的作品,是因为冯学敏始终深爱着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拍摄绍兴,不仅仅因为从那里走出了日本人非常喜爱的鲁迅、周恩来,还因为那里是冯学敏母亲的故乡。镜头里的绍兴也是他送给母亲的礼物。云南,更是写满他青春记忆的地方——17岁那年,冯学敏作为上海知青踏上红土地,一待就是十年。


那时候,他们要把原始森林砍掉,然后烧荒、开垦梯田再种上橡胶林。从事一天的重体力劳动后,冯学敏和伙伴们能够吃到的“美食”不过“九(韭)菜一汤”——米汤上撒几根韭菜,再放一点点猪油。两个月才能吃一次猪肉……。
在云南拍摄时,冯学敏带着NHK的摄制组去看自己亲手种下的橡胶林。当年的小树苗经过三十多年的岁月洗礼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日本记者问:冯老师,在这里你吃了那么多苦。你不恨这里吗?冯学敏回答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带给我的一段珍贵的人生历练。正是这段历练才造就了今天不畏惧任何困难的我,才有了我只要有1%的希望就一定会付出100%努力的意志品质。我感激这段经历。


为了完成拍摄,冯学敏的确做到了不畏惧任何困难险阻,永远不放弃百分之一百的努力。2004年,他第三次进藏拍摄“心灵的故乡”系列作品时,因为道路条件过分恶劣,乘坐的汽车因为爆胎翻了几个滚,把他甩出了车外。为此,他昏迷了整整三天三夜。后来,浑身打满石膏的冯学敏从阿里到拉萨、成都、上海,辗转几地,住了八个月的医院才康复。即便这样也没能阻挡他三年后再次前往阿里的脚步。临行前,他在书桌上留下了一封遗书。


冯学敏深爱那片沃土,更爱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说,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到淳朴、热情的老乡,“哪怕家里穷得一无所有,他们依然会主动招呼你去家里坐坐,喝口水,吃口饭”。他们为他提供过无私的帮助,也给过他无数的感动。为了感谢拍摄途中偶遇和帮助自己的人们,不抽烟的冯学敏永远会准备一口袋的烟和一口袋的糖——烟送给大人,糖送给孩子。此外再准备一个专门用来拍摄纪念照片的小相机,记录下他和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有时候需要去老乡家吃饭,他也总会提前买好肉和菜,招呼大家一起吃,尽量不给老乡增加负担。

冯学敏的下一个计划是去拍摄因丝绸、湖笔、白茶以及“书圣”王羲之而闻名天下的湖州。生于一九五三年的他虽然已经不算年轻,但钟爱的摄影艺术带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在追寻故乡之美的道路上,他的脚步还不想停……

. END .




■热点回顾● 多国释放原油储备  国际油价能否进入拐点?日本专家称效果有待观察● 敦煌研究背后的中日情缘● 日本前国会议员遠藤乙彦:这世界需要民主更渴望和平● 这两座中国城市被日本智库“看上”了● 应对奥密克戎威胁  日本不应只靠“封国”● “30青年”与他亲历的日本华社三十年● 日本物价“如此平静” 好事还是坏事?





阅读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  

东方新报视频号

东方新报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